•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基础佛理

【亲近善知识】如何选择善知识(3)

时间:2013-4-9 5:43:21  作者:管理员  来源:中国佛教功德网  

善知识难遇难求,是很多人不具备弟子相。如果没有弟子相,善知识就不会现身,因为他出现了也没有用。如果我们不知道亲近善知识的礼仪和修法所应该具备的态度,就会对师、对法都产生轻慢、甚至毁损,反而增加了我们造恶业的机会。

《中观四百论》云: “说正住具慧,希求为闻器,不变说者德,亦不转听者”。做为闻法者具备正住、具慧、希求三种条件才堪为闻法的根器,这样才不会把说法者的功德变为过失,也不会把听者的功德转为过失。

1、正住:做为求法者不可以有宗派之见,评论这宗派好那宗派不好,或者贬低他宗赞扬自宗。因为一切经论皆是佛说,有些经论是道的主体, 有些是道的支分。

2、具慧:做为求法者要有智慧善于观察,善于分别邪正,寻找真正的善知识。一经认定即终身依止,这样才能迅速增长功德,成就佛道。

3、求法义:做为求法者具备正住、具慧二个条件,还需要有求法的意乐。世尊因地修行时为求“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半偈而舍身,求法者也应该有这种为法忘躯的求法精神。

四、听法的要求

要去除听法时的三种过失,依如理的六种思维。

1、离三种过失:

在此以比喻来说明闻法应避免的过失,如覆器、秽器、漏器。

(1)”若器倒覆,比喻有缘闻法者虽然身在讲堂内,但由于所知障等原因法水难以灌入。犹如盆器倒覆,雨水再大,也无法装入盆内。覆器之喻法音不入耳根,障碍听闻。

(2)若器污秽,纵然器之口向上然而不净洁。比喻邪见众生虽能听法,然用世间种种不究竟观点妄自评判;或即便接受佛法,由于邪执,理解错误;或为了名利,乱传邪见渗入的道法,欺诳众生。就如水被器中的毒药染污,无法饮用。秽器之喻障碍如理思惟。

(3)若器漏失,虽然净洁若底穿漏。比喻一类众生虽然听法亦无邪见,但精神不集中,或闻后不思维,于法师所说法义不能牢记。如此之类即是盆底穿漏,难蓄法水,不得实益。漏器之喻障碍依法而修。

覆器有不入之过,秽器有不净之过,漏器有不住之过。这三种过失,一般学佛者都容易犯。为了真正学到佛法,得到法的真实利益,做为学法者一定要远离。

对治过失的方法,伟大的佛陀早就明明白白告诉了我们,佛经中常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以“谛听”对治覆器之过。聚精会神,专一听闻佛法,这样就避免昏沉散乱。

以“谛听”对治秽器之过。正确发心,正确无误领会,避免曲解经义。

以“善思念之”对治漏器之过。对所听闻的佛法牢记于心,反复思惟回味。避免忘失 。

2、依六种思维

在听法时须具六种思维:

(1)于自安住如病者想:把自己当成病者,长期患有贪瞋痴三毒病苦,须良医治疗。

(2)于说法师住如医想:把善知识当成医生,应该听从良医嘱咐。

(3)于所教诫起药品想:把教法当成良药,珍爱服用。

(4)于殷重修起疗病想:把精进修习当成疗病,依教奉行,持之以恒。

(5)于如来所住善士想:随念世尊为说法师,发起恭敬心。

(6)于正法理作久住想:今闻正法,生起责任感,荷担如来家业,令正法久住。

五、回向

每次闻法结束,当发菩提大愿,以做回向。无论是讲法者还是听法者,皆应诚心回向。愿以此功德,普施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华严经疏》云:回自向他、回少向多、回自因行向他因行、回因向果、回劣向胜、回比向证、回事向理、回差别行向圆融行、回世向出世、回顺理事行向理所成事。此中,前三者为众生回向,次三为菩提回向,次二实际回向,最后二种通果及实际。

把功德普施于一切,这也是大乘的一种博爱精神。 自己所积的善根化为慈悲的力量,愿一切众生皆成佛道。

愿每位修学者都能依止具相善知识,愿每位修学者都能如理如法修学,愿一切众生皆成佛道。

以上是各位参学者自己对照自己自行反省是否做到,是否为堪为善知识教授的法器。如此不会再抱怨没有遇到真正善知识了,是否遇到善知识,是否知道恭敬珍惜善知识,是能否成为法器的前提。

依止善知识后该如何近亲善知识

第一,朝晡问讯,存礼数故。

首先对善知识要很有礼数,礼数是指礼貌、礼仪的等级,要有待师的规矩,不能破、也不能减。什么礼数呢?就是要做到朝晡问讯,问讯是问候、问安,朝是辰时,现在的早上七点到九点,晡是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对善知识至少要做到早晚两次问讯,关心善知识身体是不是很安,有什么训示等等。

有些人往往在依止善知识以后,好像就万事大吉,很少再跟善知识联系了,严重的可能善知识过世了也不知道,这样的弟子就很差了,没有办法受到善知识的教诲,自己也进步不了,白白浪费了师徒缘分。

我们任何时候不能把善知识给忘记了,再忙也要经常问讯。如果能想心里忆念善知识言传身教,时常问候一下,这都是做弟子该做的。尤其现在联系都非常方便,手机、短信、网聊上留言等等,这一条我们应该比古人更容易做到,主要看我们内心是否有善知识和法的位置了。

第二,审乖适如何,明侍养故。

因为要知道如何服侍、安养善知识,就要善于观察。审是审察,观察了解,违背为乖,恰当为适,也就是要观察善知识的喜好和需要,知道如何去侍养善知识。缺乏的东西要及时补充,需要去协助料理,让善知识不用操心杂务,生活能健康、清闲、舒适,更有益于弘法利生。

第三,问何所作,为明亲承事故。

承事是承担善知识所交付的事情的意思,亲是亲自,因为要明白如何才能帮助善知识处理好事情,比如帮助弘法、处理杂务等等,要经常问善知识是否需要自己去做什么,真正的善知识让我们做事,是给我们培植福报和德行,是打磨我们的心性,锻炼我们开启智慧,不会存私心为自己。做弟子谨慎选择好依止的善知识后,不可妄心测度善知识。善知识交代的事情,我们尽能力尽心去做,如果办理确实有困难,要及时向善知识禀明。对善知识交代的事情要理解清楚,不可自以为是随意更改。不理解的地方,要询问清楚。

亲承事是非常重要的,不单是增长福报,“近朱者赤”,当我们跟随在善知识身边亲承事时,哪怕是看他如何在日常的行为中待人接物,都能得到智慧的提升,都能受到善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中就会增长我们的法身慧命。


标签:基础佛理 
相关评论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中国佛教功德网 © 2009-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机构

提供佛弟子学习交流的平台- 已运营6年的国内知名佛教网络道场! 站务处理QQ:642198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佛学资源,欢迎转载

护持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弱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鄂ICP备15001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