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深信因果

深信因果,善护身口意

时间:2013-3-30 15:52:14  作者:管理员  来源:中国佛教功德网  

因果又叫业、因、缘、果、报,业梵文译音,翻译过来就是造作、活动、行为等等的意思,也就是我们的行为、语言、思想,而这一切的活动又会影响他人,牵系自己,就叫“业力”。

《华严经》上说:「了知众生种种异。悉是想行所分别。于此观察悉明了。而不坏于诸法性。智者了知诸佛法。以如是行而回向。哀愍一切诸众生。令于实法正思惟。」

众生起惑、造业、受报,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这是自然的道理。譬如,种佛因,就结佛的果;种菩萨因,就结菩萨的果;种缘觉因;就结缘觉的果;种声闻因,就结声闻的果,这是四圣道。还有六凡道,就是三善道--天、人、阿修罗;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总之,种三善道的因,就结三善道的果;种三恶道的因,就结三恶道的果。这种因果的道理是丝毫不爽,千真万确,绝无迷信的色彩。

愚痴的人不知道因果的厉害,随便错因果,甚至不相信因果,拨无因果。有智慧的人知道因果报应的厉害,就怕错因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三思而后行。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一般凡夫不明因果,愚痴造业,业缘纠缠,果报自受,六道轮回,苦不堪言。没有罪过,他要造出罪过。造出罪过,自己还不承认是罪过,反而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惭愧之心,这是罪上加罪,果报不可思议。

众生有种种的异别,包括善恶的种子,都是各有不同,各造各的业,各受各的报,这些都是在色受想行识五蕴法中,所分别而成就的。若能在种种业果报应之中,观察明白,就能了知一切法性,而又不破坏它。

有智慧的人,明白、了解诸佛所说的法,修菩萨行,把所聚集的善根,为众生回向。为什么为众生回向?因为哀愍一切众生。菩萨看众生太愚痴了,所做的事都是颠颠倒倒,怎么样教化,也不明白。教他「舍己为人,舍末求本,拥护正法,令正法住世。」他不相信。所以众生是可怜愍者。劝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对于真实法,应该往对的来做。怎样是不对?应该反省一下,仔细想一想,不是只想一次,要时时想,自己是不是错了因果?自己是不是对佛教没有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反而造出种种罪过呢?要这样时时刻刻回光返照,反省又反省,检讨又检讨。

古德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贤德的人,不但具有知善知恶的良知良能,而且不轻忽小善之德、小恶之害,能够真正断恶修善,所以令人心悦诚服。而诸佛菩萨在因上修行,也是断一切恶,无恶不断;修一切善,无善不修。不计事情的大小,都能对事以真,竭尽心力广修菩萨行,最后才能成就佛道。

一己之善,不但能为自己积功累德,也能利益他人;丝毫之恶,非唯损害自己的品格,也会危害到他人。如此辗转影响,如同在湖中投下一块小石头,涟漪不断地扩大,导致整个湖面水纹的波动,其影响层面绝非自己所能事先预料。因此,对世间人而言,起一个善念、说一句好话、一个善意的回应,乃至露出一个微笑,不但能够让内心越来越光明,也可以拉近亲子间的关系、提高公司的业绩、促进国家社会及各个团体的和谐,甚至可以消除种种人为的灾难。对修行人而言,身口意三业若能持戒清净,微小的过患都能远离,微细的善行都不舍弃,则自性慈悲与智慧就能显现,也就更有能力去帮助一切众生。

【白话典故一:小沙弥慈心救蚂蚁,寿命延长】

有一个沙弥年仅八岁,师父以天眼观知沙弥只剩下七天的寿命,为了让沙弥能快快乐乐的过完人生最後的时光,於是给沙弥放七天的假,让他返俗回家与亲人团聚。

七天後,小沙弥安然无恙的又回到寺院里向师父销假。师父一看,非常的惊讶与纳闷,再一看,这个小沙弥的气色整个变了,於是问他:「你这几天回家还好吗?是否有碰到什么事呢?

沙弥说:「没有啊?

师父:「你再仔细想想看!

沙弥低头想了一下:「喔!我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池塘,看到水池中央漂浮一群蚂蚁,许多蚂蚁惊慌的到处奔窜。我顺手拿起树枝跨在岸上,让这些蚂蚁能顺著树枝爬上岸。」

原来这样,小沙弥因为放生而改变了命运,并得以延长寿命。

                                      出自《杂宝藏经》                                                                                                                                              

业报现前之前有种种因缘促成,因此如果常常行善做好事,就能让恶报无法起现行。所以每一个人平时应该要常存善心,要多做善事,长养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无形中能够转化恶缘为善缘,恶业减轻,重罪轻报,福德增长。

除了自己广发善心外,更进一步,对于他人的善行也要真心赞叹,如此可增进其信心,令发广大心量而行大善;面对自己的恶行要有所觉悟,赶快忏悔改进,千万不可积小过患而成大罪。如《四十二章经》云: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就是最好的训诫。《梵网经》亦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也是提醒世人要处事老实,行善造恶自有因缘果报,不可不慎!

“修善如春日之草,未见其长而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未见其灭而有所损。修善断恶一定要从高处著眼、小处著手。如果我们能够一步一脚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不仅能成为世间的贤人,家业、学业、事业、志业,事事如意;更进一步,也能成为出世间的圣人,断惑、证真、度众、成佛,样样成就!

【白话典故二:一念嗔恨心堕为蛇身】

佛陀住世时,众僧日中一食,托钵化缘毕,或在山林间经行,或于树下静坐思惟谛理,个个摄心专注,精进行道。

一天,有位比丘正安详地行走在草间小路上,听得不远处传来喑哑低沉的声音,唤道:「和尚道人」比丘抬头张望,猛然看到一条大蛇正逶迤而来,顿时一惊;只见大蛇又说:「道人不要惊慌恐怖,我不会加害于您,我是特地来请您为我说法,让我得以脱离这丑陋可怕的身躯。」

大蛇问比丘:「您有听过阿耆达王吗?」比丘回答曾听过此人,大蛇便言:「我就是阿耆达王。」比丘不可置信地问:「阿耆达王造立佛塔无数,供养三宝,护持正法,功德广大,理当受享天福,怎么会得如此果报呢?」大蛇不胜唏嘘,面露愁苦地向比丘哀诉说:「您有所不知,在我临命终时,为我持扇旁立的侍者不慎失手,致使扇子掉在我的脸上,我不由自主地起了大瞋恨心。一念之间,气绝命终,心与境相应,便堕落成蟒身,身心不宁,日夜受苦。」

比丘听完大蛇的话后,心生怜悯,立刻为大蛇开示苦集灭道、因缘果报、自性清净等种种妙理。大蛇一心乐听,法喜无比,七天七夜不眠不食,过后命终便生天上,得庄严自在的报身。几个月后,天人为了感念佛法利生的恩泽,特持香花来到佛所散花供佛。现场大众突见天降香花,不明所以,天人于是在虚空中出声白言:「我乃过去阿耆达王,幸得道人为我说法而生天上,今日散花以报佛恩!」

                     —— 出自:《众经撰杂譬喻卷一》

明白了因果真实不虚,您是否有所领悟?在今后漫长的人生之路上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人要心存善念,让我们从自身做起自我要求,学会感恩,用真诚的心去感动有缘人,只要是您心甘情愿付出的爱心就无所谓回报,一切恶因缘自会化除,缘聚缘散皆是缘。

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果规律在客观世界中本来就存在,不是佛陀制造出来的,而是佛陀发现了宇宙真相,成为彻底觉悟并得到解脱的人。佛陀曾经开示我们:“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就是说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各种因缘和合而产生,因缘分散而消失。人也是一样,我们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体,物质就是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构成。地是指筋骨、肌肉等固体;水是指血液、唾液、尿液这类的液体;火就是身上的暖气,也就是热力;风是指人的呼吸,也就是气体。四大一分散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但是精神不会消失,在佛法叫阿赖耶识,俗话叫做灵魂也称魂神、魂识,阿赖耶识是梵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含藏识,是储存善业、恶业种子的储存所,也可以叫仓库、或种子库、是接受善恶业报的主体。

一般人肉体死亡之后,灵魂本身不能做主,受业力的牵引,经上说:业力牵引灵魂的情形,就象讨债、强者先牵。那就是说哪一方面的业力最重,就堕在哪一方面去。 

佛经把业分成十种,每种分上、中、下三等,叫十善十恶。十恶叫做:1、杀生;2、偷盗;3、邪淫;4、妄语;5、两舌;6、恶口;7、绮语;8、贪;9、嗔;10、痴。反过来就是十善。1、不杀生而放生、护生;2、不偷盗而布施;3、不邪淫而修梵行(清净行)4、不妄语而说诚实语;5、不恶口而说柔和语;6、不两舌而说调解语;7、不绮语而说直质(正直、朴实)语;8、不贪而修不净观;9、不嗔而修慈悲观;10、不痴而修因缘观。这十善十恶又分成三品,就是三个等级,做到了上品十善的人生天道,中品十善的人生人道,下品十善的生阿修罗道(属于天龙八部之一,有福报、有神通,但凶恶好斗),犯上品十恶的人堕地狱道,犯中品十恶的人堕饿鬼道,犯下品十恶的人堕畜生道。这是佛陀以慧眼观察六道轮回的现象,亲口宣说的,我们绝对要深信不疑。

而在人道中,我们的身体叫报身,是来受善恶果报的,果报又分为正报、依报两种:正报就是一个人的相貌好坏,寿命长短以及富贵贫贱等。依报就是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亲属关系。正报有福,依报自然丰富圆满,正报无福,依报必定贫困恶劣。依报随正报转,而每个人所受用的正报与依报,都是过去生种的业因,现世结的果报,正如佛经所说: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说明贯通三世的因果规律是真实存在的。

可有些人却认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没什么前因后果,有人看见好人受恶报,恶人受善报,便怀疑因果,有人说,死了、死了、死了便了,如果一死便了,人生就没有价值了,学佛修行,也就没有意义了,而一贯作恶之人就太便宜了。归根结底就是由于不懂因果贯通三世的道理。为什么恶人会有善报?这是由于他过去生中培植的善根深厚,现在善缘又先成熟,因此先享福报;如果他今生不作恶事,福报就更好。至于他今生所种的恶因,也不会自行消失,因缘成熟时,必受到应得的果报。

为什么善人会受恶报?这是由于他过去生中所造的罪业深重,现在恶缘先成熟,所以先受恶报。《涅槃经》云: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种下业因,必受果报,但有早迟的不同,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一、现报,今生做善事,今生享乐报;今生做恶事,今生受苦报。二、来生报,今生作善,来生享福;今生作恶,来生受苦(父母积阴德,子孙享福报,也属于这类)。三、后报,现在作善、作恶,到二世、三世,甚至百千劫,后才受报。

我们同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起一个念头,都是在种因,在造业。根据所种的善因或恶因,即造的善业或恶业不同,都会受到不同的果报,概括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通俗地说就是一切的痛苦来于恶业,而一切的快乐来于善业。这都具有一定的规律,称为因果规律。

因果规律的特点是因小果大。比如一粒谷种到田里面去,它可能结出了一百颗甚至二百颗谷粒。同样,我们身口意似乎微不足道的一个造作,在果报成熟的时候,会使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后果。

因果规律是宇宙的真理,如影随形、真实不虚,种什么的因,感得什么样的果,种善因招感善缘感得善报,种恶因招感恶因感得恶报。比如秋天想收获,春天必须播种,中间浇灌、施肥等各种助缘,这样时节一到自然收获成熟圆满的果报。而世上的一切所求,都不可能凭空而降,都有它产生的因和缘,一切是自造因,自得果。自己不上供下施,广种福田,谁把福报给你呢?自己不断除伤害有情,谁把长寿给你?佛菩萨虽然慈悲教诲我们,但众生自己执着邪见不放,佛也无法代替我们获得正见。一切诸佛中哪一尊佛不是自己积聚因缘而成佛的呢?乃至一切圣人谁不是因地不断累积福德资粮而成就的?世界上哪有不劳而获之事呢?绝对不可能,佛经中有许多因果公案,证明了这一点。

已经造下的善业、恶业,在因缘会遇时一定会感得果报,就象田中已经播下的好种子,只要条件具足,一定会产生果实的,丝毫不会空耗。

【白话典故:一头牦牛】

一时,佛在舍卫城。祗陀园附近有一群牦牛,其中两头大牦牛互相角斗,一头身受重伤,内脏从伤口淌出来,无力地躺在地上,但其嗔恨心却如烈火般难以抑制。

如来正等觉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具有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是众生唯一的怙主、救度众生的慈航,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世尊观知那头受伤牦牛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即从祗陀园来到它身旁为彼细心包扎:洗净全部内脏,轻轻地放回体内,然后把伤口缝好。牦牛嗔心大减,佛陀喂它一些水草后开示:诸行皆无常,诸法皆无我,涅槃即寂灭。你应对我生起欢喜心,这样能使你脱离傍生界。牦牛对世尊生起欢喜,并在欢喜心中去世。之后它投生到舍卫城中一位大商主家。商主夫妇给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等精心喂养。七岁时,他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很大信心,征得父母同意后于佛陀教法下出家并精进修持,很快灭尽轮回的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具种种神变,常以神变外出寻回果实鲜花等供养僧众。

诸比丘在世尊前赞曰:稀有!稀有!此沙弥年仅七岁,便已得到如是功德和神变。世尊言:此非稀有,乃因缘生。你们还记得祗陀园附近曾有一头受伤的牦牛吗?当时我给它包扎伤口,宣说佛法,它在对我的欢喜心中去世。”“世尊,记得。世尊告曰:因它对我生起欢喜心的缘故,去世后转生在商主家,七岁时于我的教法下出家并精进修学,断除烦恼,证得罗汉果位。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此沙弥以何业感转为牦牛?又以何业转得人身,对佛生欢喜心,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请为吾等宣说前后因缘。世尊告曰: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

僧众中一位供水执事比丘被一罗汉比丘无意碰掉手中水瓶,顿生嗔心,恶口谩骂:你简直象牦牛一样不看着走路,竟然碰掉我的水瓶!罗汉比丘深知他这样恶口骂人造了很大恶业,为救度他而婉言相问:你以为自己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你是出家人我也是出家人呀!’‘当然都是出家人,可我已远离一切束缚和烦恼,而你仍旧烦恼粗重。你如果不好好忏悔,恐怕生生世世要受极大苦报。罗汉比丘如是的劝诫使他生起很大后悔心,马上顶礼罗汉比丘发露忏悔罪业。他临终时发愿:愿我恶口辱骂圣者的果报不要成熟,以我此生出家的功德,将来能在释迦佛教下令佛欢喜,出家证得罗汉果位。诸位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供水执事员即现在证果的沙弥,因其嗔心恶口辱骂罗汉的果报而于五百世中转为牦牛。其愿力成熟,故今于我教法下获得人身,对我生欢喜心,七岁出家,精进修持,获证罗汉果位。

无论学佛与否,因果规律时刻在发生作用,每个人如果能够醒悟因缘果报真实不虚,应时刻谨慎自己的身口意,从起心动念处觉照省察自己,当下的心念、言语、行为就是日后果报的缘起,断恶修善,如法修行,不断积累福德资粮,进而改变命运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不断升华生命层次,最终究竟解脱圆满回归真我自性。

造业果报的轻重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以什么样的发心

由广大勇猛发心将会促使道业增长广大,比如行善是怎样的发心,以无我清净慈悲心不求回报所行的一切善业将成为出离三界的资粮;而求人天福报的心去行善只能换来人天福报,终归不能解脱生死;而造恶业时,有强烈的嗔恨心或邪见比没有时恶业更重。所以行善时,是为了无量无边的众生来行善,这样将会快速积集广大的福德资粮。

【白话典故一:见解者——发殊胜愿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施主富如多闻天子,具足慈悲心,善待每位众生,常作广大的布施。同时,他又观察各种论典和教派的教义是否究竟,但很多教派仅赞叹自己的宗派,诽谤、排斥其他宗派,这正是他所看不惯的。后来,他听说世尊是大彻大悟者,便很想迎请世尊应供,心想:如果我能亲自供养世尊该多好啊!

如来正等觉具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世尊观知这个施主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并甚具善根,便从祗陀园来到了施主家。施主一见到世尊,便升起了无比的欢喜心,于佛前恭敬顶礼作了广大供养,世尊为他传了相应的法,施主又再三祈求世尊及僧众接受他三个月的供养。世尊默许了。他在三个月中如法地作了供养,在供养圆满的那天,他在世尊及僧众前一一作了殊胜的供养,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成就如来正等正觉的果位,度化无量无明的众生。世尊称赞并授记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将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度化无量无明的众生,号曰善见如来。

2、不同的对境:

就是由于特殊的对境,即使做很小的善业或恶业都会造成巨大的痛苦或安乐。比如,三宝、父母、师长等功德田、恩德田。在《能入发生信力契印经》中讲,若有人将南赡部洲一切有情的一切财物劫夺而造作的罪业,都不如有人轻视、讥毁任何一位菩萨所造的罪业大;在家父母是最深重的对境,心里要感念父母的恩德,一定要孝敬父母,在物质与精神上给予父母以最温暖的关怀,机缘和合时引导父母走学佛修行解脱路实为大孝。否则如不孝、悖逆乃至杀害父母,果报不可思议。见《地藏经》云:“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

3、有戒律摄持比没有戒律摄持所做的业感得的福报广大的多

《宝蕴经》说: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悉人大乘,具轮王位,每人都以四大海作灯油、灯芯如须弥山的巨大灯烛来供养佛塔,但他们所得的福报却比不上一位持戒精严的出家菩萨将小灯烛涂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的百分之一。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告诉我们:‘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

4、长期持续造业比暂时偶尔造业力量大

实际上这一条适用于世出世间的普遍规律,佛法是高于世间法又融于世间法的,无不普及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所以对于世间的知识技能,无论你做什么、学什么,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奋进,时间越长,自身的能力也自然会不断增强。而对于自身修持,能依佛陀经典教诲如法正行,断恶修善,严持戒律,从起心动念上下功夫,念念觉照,去妄显真,实行实做,恒修精进不懈怠,进而发无上菩提心自觉觉他,不断积累福德资粮,最终定可究竟解脱圆满彻悟佛果。

5、正法布施超胜于财物布施

《金刚经》说: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在布施有情之中,正法布施超胜于财物布施,而对佛的供养之中,正行修法的供养超胜于财物供养。在《金光明经》中,对法施与财施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一者,法施能让自他都得利益,财施不然;二者,法施能从根本上解救众生出离轮回了生脱死,而财施则不能超出三界;三者,法施能滋养法身慧命,财施只能长养色身;四者,法施增长无穷尽,财施必有竭尽;五者,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只能伏贪心。如上是二者在利生方面有深与广、暂时与究竟等的差别,所以法施要远胜于财施,法施的功德利益是不可思议的。

6、断恶修善有错改错忏悔恶业非常重要

如同铁丸虽小也会沉底,但若作成容器,则此铁器虽大也会上浮,同样如此,有智慧的人造恶业之后能至诚发露忏悔,后不更做,则可减轻或消除罪业。而愚痴之人造恶业后,不知忏悔,由于不深明因果,反而继续颠倒造作,则必感得深重果报。

7、特殊时期的增上广大

《三摩地王经》说:经恒沙数劫,无量诸佛前,供养诸幢幡,灯鬘饮食等,若于正法坏,佛教灯灭时,日夜持一戒,其福胜于彼。(经过恒沙数劫在无量诸佛前供养种种资具,不如正法失坏、佛教将要毁灭时,一日一夜持一分戒的福德殊胜。)持戒为何如此殊胜?因为有戒律,才有清净比丘;因为有戒律,才有和谐僧团;因为有戒律,佛教在社会上才有良好形象。所以,佛子如能严持戒律、依戒而住,功德利益不可思议,超胜一切物资供养,能庄严佛法,更能令正法久住世间。

8、特殊地域的增上广大

《宝积经.文殊师利授记会》上说:若有众生于彼佛土亿百千岁,修诸梵行,不如于此娑婆世界,一弹指顷于诸众生起慈悲心,所获功德,尚多于彼。何况能于一日一夜住清净心。所以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佛子能正信修持、自觉觉他行菩萨道,使令六道罪苦众生有机缘从痛苦烦恼中彻底解脱出来,同登彼岸,这才是真正了佛真意,续佛慧命,福德资粮增长迅速。

【白话典故二:求解不修行的果报】

一同跟佛陀出家的两兄弟,他们在修学上渐渐分出差异来。哥哥对行的方面很精进,弟弟对解的方面很用功。

几年的夙夜匪懈,息心深究,他们也都有成就。哥哥证得阿罗汉果,弟弟也深入三藏教典。

可是,弟弟常常以为自己广学多闻,自夸炫耀,卖弄聪明,传播名声,引以为荣。他的哥哥知道以后,很是为他担心。对弟弟的成就,感到悲观。于是,有一次,他就劝告弟弟说道:人身难得,佛世难值,正如佛陀常说的,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泥。而今你既得了人身,应当以修行为重,解学则在其次,千万要慎重选择!

弟弟听了,并不以为然,像耳边风,并不记在心中,反驳道:你说的我认为不一定是对。我觉得我现在虽然对佛法有大海一滴的认识,但尚未得其骨髓,所谓既登其堂,必入其室。待我精通三藏,堪任人天师表的时候,然后再修道也不迟。

“可是,人生无常,生命不能长久,也许你的三藏还没有学成,无常就落到你身上了,所以及早修行最为要紧。

弟弟仍然固执他的本意,不肯接受哥哥的劝告。不久,弟弟染上奇异的怪病,医药无效,必死无疑。弟弟知道自己会死,心中非常恐惧,对他哥哥说道:

“我过去愚痴迷盲,不听你的教示。现在面临寿命将尽,修行已经来不及了。

说着,涕泪交流,向其兄悔过。不久,他的弟弟终于逝世。哥哥念手足的情份,入定观他所投生的趣向。当他看见他投生在一个长者家中的时候,他便有了救度他弟弟的心念。

那长者家,靠近寺院。为了想救度他的弟弟,哥哥便数次到长者家探望,总想找机会救度他的弟弟。当转世的弟弟长到三岁的时候,便替他皈依,这小孩也很惹人喜爱,聪明乖巧,一学就会。

当他长到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的乳母抱他往山上的寺院拜见他的师父的时候,因为寺在高山上,石阶曲折而崎岖,乳母抱他在怀中,一不小心谨慎,失手将小儿掉落在山下,顿时头破血流,粉身碎骨,凄惨地死亡了。

当他临命终的一刹那,心中顿时生起恶念,怀恨乳母的抱持不慎,以至遭遇这样灾祸。由于他起了这一念瞋恨的心,命终之后,堕入地狱。

他的哥哥知道这件事后,除怜悯其不幸外,又再入定观他的生趣,忽然,他在定中,观察到他的弟弟,已堕入在地狱中,他不觉叹息道:

“地狱的苦楚,多么深重!地狱的罪业,多么难度!诸佛菩萨尚且不能奈何,何况是我?

佛法难闻,人身难得,既得人身,又有几载?我们应该把握时机,珍惜时间,努力修道,道紧要,更重要,学佛应知行合一、行解并重。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应对因果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深信因果,就要深度思考该怎样去修正自己错误的身口意、善护念自己的身口意。想要得到快乐就只有行善,不想得到痛苦就只有不造恶业。我们当下点滴的身、口、意造作直接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命运走向,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决定着它相应的果报。所以行为必须遵循业因果的规律来取舍,以业决定一切痛苦与快乐之理,身、口、意的行为就会有清晰的方向,比如受到痛苦,或逆境时,要知道这是过去造作恶业的报应,做还债想或对方正帮我消业障想等方法,坦然接受,勤修忏悔,遇到快乐的事情或顺境的时候,要知道是善业的果报,也没什么可骄傲的,对行善应发起欢喜心,观想把安乐献给十方三世一切有情众生。真修行人每天都要提醒自己,未来要想圆成佛道,现在唯有在因上下功夫努力修行,发菩提心践行菩萨道,自觉觉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要想远离痛苦,身、口、意的恶行都要严加防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既然一切安乐与痛苦都是由善业、恶业所感召,而善业、恶业又源于当下一念心的发起,所以祸福的根源就在当下一念。应该昼夜之中,在自己的心念上下功夫,加强觉照,不断要做的就是把心转为贤善,心念行善,时时保持正念相续,才能真正遮止恶趣。

佛以大慈悲心, 乘大愿力降生于印度为国王太子, 看透人间尊荣富贵五欲的虚妄, 随即抛却人间富贵去修行, 示现证果成佛。佛在当时现身,是为了要使众生从生死苦海中彻底解脱出来、逐步走向觉悟, 而现身作模范, 使众生明白一切烦恼生死的苦因以及解脱苦的根源的方法;并以语言文字, 依众生的种种差别苦恼而说种种方便救度众生的方法。所以说,佛揭示宇宙真理以及教诲众生从迷妄走向觉悟的方法, 就是佛法。众生不能够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苦, 是由于不明白佛所说三世因果的缘故;现略将世人谬解的因果与佛所说的因果, 比较加以说明。

世人因为愚迷, 所以对于佛所说的因果就茫昧不知:或者认为没有因果;或者凭着个人的思维理解去推测, 认为大地山河是自然变化而有的;认为人是由祖传父父传子而来的;又或认为大地山河及人是有创造者的, 所以人同万物都是另有个主宰的。由以上种种谬解妄见, 发出种种言论, 世人被这种种言论所惑, 就有不信因果的:以为人在父母未生以前没有什么, 至于百年生死以后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种断见一生的缪解,就是任意妄为, 不怕因果报应;也有迷信神教的:认为人作了善, 神就默佑, 使得享受好的果;人作了恶, 神就谴责, 使得受恶的果。统观以上种种说法, 不是属于无因果派,就是属于谬解因果派, 这两派皆足以使人产生一种侥幸心, 以为作了恶可以幸免。不知道违背了因果规律, 就要受因果报应, 这是任何圣凡都逃脱不了的宇宙运行法则和规律。

若明白佛说三世因果的道理, 知道人不是突然而生的, 死后也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因为人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 人到死的时候,四大假合之身虽死, 而业识却并没有死。明白这个业识的道理, 那佛说三世因果的道理, 也就容易明白了。因为人生不止一世,死后并不是就什么都没有了,而是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生死轮转不息, 乃至于尽未来际也没有止息的时候。这无始终、无内外的业识, 就是从无始以来众生所作善恶业力, 积集而成业识。善的业强于恶的业, 则善业先成熟而感受善果;恶业强于善业, 则恶业先成熟而感受恶果。因为有善恶种种大小多少的差别, 所以就感得贫富、贵贱、贤愚种种的差别。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 今生作者是。平常人看见罪大恶极的人, 偏偏却是富贵双全儿孙满堂;看见为善不倦的人, 偏偏是无儿无女, 受那贫贱的苦:报应相左, 就认为没有因果, 这是由于不明白业识受生的缘故。这业识受生有因缘:业识为因, 父母为缘, 因缘和合而成人身。今假定有人作种种善业, 这业因属于善, 当然要结善果;但是又必须要借父母两业缘, 须此父母有应得这个造善因受善果的子女报, 然后才能够藉此父母两业缘而受生。具足这三种业的因缘, 就谓之同业所感。业识犹如谷种, 父母两业缘犹如土水日光人工等, 因缘具足而后可以发芽结谷。

善恶果报, 由善恶业因而成, 犹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这种因果是毫厘不爽的。世人不明白佛说因果的道理, 犹如不明白长江源流的人。今假定长江向东而流, 中间被山所阻, 折而由北向南,南岸是平原, 平原上的人就说长江水到这里就没有了。因果道理也是一样,不能因为今生隔阴之谜不知道过去世的事情,就断定没有过去,不知道死后的情形,就断定死后什么都没有了,学习佛法后要认识到这样的断见是非常错误的,因果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真实不虚。

【白话典故:两舌的果报】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子贞美贤慧,更使他欢喜。

长者结婚多年才生下一个儿子,自然欣喜万分。可是很不幸,这孩子才牙牙学语时便害起病来,经医生诊断,说是生疮,虽然请来许多名医,也无法疗治,因此长者成天愁眉不展。

可怜的小孩在群医束手无策之下,天天哀号叫苦,过着痛苦的生活。由于他的痛苦呻号声扰及邻里,所以大家都叫他呻号。

光阴似水,带走了呻号的童年岁月,他已经长大成人了。不过,身上的恶疾并未痊愈,仍是日夜的哀痛,令人听了都为他难过。附近有一个老人听见呻号痛苦呼号之声,心里很是不忍,于是来到呻号家里慰问,并对呻号道:我曾经听到许多人称赞说,在祗园精舍有位大医王,我们身体上的病或者心理的病,他都能够医治。他有神圣妙方,任何难治的病症到他那里都能马上痊愈,你何不赶快虔诚的去求治?

长者子呻号听了老人的话,欢喜得不得了,便抱病到祗园精舍求见佛陀。呻号见到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圣身,如同百千光明,心里喜悦赞叹。他的愁苦恼恨已经减少了许多,随即五体投地礼拜佛陀。

佛陀的慈悲,从不舍弃任何一个病苦的众生,所以呻号来时,佛陀非常高兴,便为他宣说拔除一切苦患的胜妙法门。呻号听闻佛陀说法以后,忏悔罪过。这时他身上几十年来的疮毒,马上好了,痛苦完全消除,心中生起虔敬欢喜。后来要求佛陀允许他出家做比丘,他精进修习,不久便证得罗汉果。

诸比丘看到呻号这样,觉得很稀奇,就问佛陀:呻号是以何种因缘而得此果报?

    佛陀对弟子们说道:在过去无量世中,波罗奈国有甲乙两个富翁。因为他俩平日就怨憎相诤,所以甲富翁拿出了许多珍宝,进奉给国王。国王得到他的贡献,对他特别宠爱,因此甲富翁就在国王面前毁谤乙富翁说:乙某人非常恶毒,常常阴谋用计害我,希望大王严惩恶人,保护善良人民。国王因受其好处而失去观察,信以为真,就令人拘捕乙富翁,不许其辩解,并施以酷刑,使其遍体鳞伤,百般的痛苦。后来经由乙富翁家人出钱赎罪,才得以释放回家。回去以后,深自思惟,人有了身体就有痛苦,多灾多祸,我与某甲并无怨仇,他竟然害得我如此痛苦。不久即立志入山中修行,证得辟支佛。那时辟支佛发大悲心,怕甲富翁来生受苦报,便往其家中现种种神变,甲富翁看到这种不可思议的情形,心生敬仰,随即请辟支佛上座,以种种美食供养,并向辟支佛忏悔前罪。你们知道,过去在国王前下谗言的人,就是现在受病苦的呻号比丘。后来由于他受辟支佛的恩惠,忏悔前罪,虔诚皈依三宝,所以才能于今日得到佛陀的救度,速成圣果。”

【结 语】

通过因果规律的学习,我们应对因缘果报真实不虚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深信因果不敢放纵自己身口意造作恶业,是智者的选择。种善因得善果, 种净因得净果, 乃至成佛, 都是由于自己当下的每一念,我们要深度思考该怎样去修正自己错误的身口意、善护念自己的身口意。想要得到快乐就只有行善,不想得到痛苦就只有不造恶业。我们当下点滴的身、口、意造作直接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命运走向,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决定着它相应的果报。所以行为必须遵循业因果的规律来取舍,以业决定一切痛苦与快乐之理,身、口、意的行为就会有清晰的方向。既然一切安乐与痛苦都是由善业、恶业所感召,而善业、恶业又源于当下一念心的发起,所以祸福的根源就在当下一念。我们应该昼夜之中,在自己的心念上下功夫,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时时保持正念相续,才能逐渐清净三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正信的佛教教理教法如能广布传扬, 人人都能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 向善而行, 小之可以成为自修之正人君子, 大之发菩提心自觉觉他化社会为良善, 化世界为太平, 转五浊而为七宝。


相关评论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中国佛教功德网 © 2009-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机构

提供佛弟子学习交流的平台- 已运营6年的国内知名佛教网络道场! 站务处理QQ:642198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佛学资源,欢迎转载

护持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弱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鄂ICP备15001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