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经典文献

成佛路径.佛法释义

时间:2019-2-15 22:38:20  作者:成佛路上  来源:中国佛教功德网  

第一章、 第一节金刚经

   

 

金刚经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释义:这一段是金刚经的缘起经过,佛讲法之前叙述,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内容,所以这里不做讲解。

金刚经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释义:这一段是须菩提先赞叹佛,然后请佛开示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何证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和降伏自己的心性的;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以上文字明白易懂,所以不做讲解。

金刚经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释义:这一段是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和其他发了菩提心的弟子如何降伏其心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是指后面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这些种类。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释迦牟尼佛说我能让所有一切众生之类都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无余涅盘而灭度之是指不生不灭。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这三句话是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都让他们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但是其实并没有众生得灭度是什么意思呢?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不是灭度一切众生之形体,而是灭度一切众生之“心”。众生之形体早晚都是要毁灭的,只有“心”是永恒不灭的。

 

既然心是永恒不灭的,又如何让心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呢?因为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的心都是要轮回的,都是要投胎转世的,只有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才是“不生不灭”的。

哪怎么样才能让众生之心入无余涅盘不生不灭呢?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佛告诉须菩提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菩萨在修行禅定中不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说的更明白一点就是说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菩萨在修行禅定中不能有分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之心”,而是要“无心”!这就叫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因为修行禅定中人无心,就会进入无意思境界,而寂然不动,证入到如来佛性,证入到如来佛性就是入无余涅盘所以如果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菩萨在修行禅定中有分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之心,就不是菩萨。有相就偏离了佛法无心无相的宗旨,他(她)就不能算是菩萨。

金刚经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释义:这一段话是佛告诉须菩提布施也不能着相,如果能不着相布施功德就会无量无边。而且佛还打了个比方,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最后佛说:。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菩萨但应如所教住这句话是佛告诉须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的“心”因该这么“住”的意思。这个“住”字就是不着相,无心为住之意。

金刚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释义:这前面一段话是佛问须菩提,可以用身相即形象见到先天如来本性吗?如来就是先天本性佛性,本性如来。第二段话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释义:这一段话如来所说身相的如来是指佛本人,所说身相。即非身相是佛告诉须菩提你如果能不着身相,即非相才是正确的。如果着于形相就是虚妄,是见不到如来本性的。故佛又告诉须菩提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即见如来就是见到如来本性。若见诸相非相这句话是说看见一切相都无心,非相就是无相无心,那么你就见到如来本性了。

金刚经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释义: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这一段话是须菩提问佛如果有相当一部分众生听说前面一段话是不是完全相信?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释义:这一段话是佛告诉须菩提,不要有这种想法,如果佛的形体灭度后五百年,能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就是已经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就算很不错了。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释义:这一段话是佛接着告诉须菩提既不要执着我人众生寿者相,也不要执着非我人众生寿者相,要“无相”,既“无心”,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再接着说我说法就像比喻过河的竹就是过河的方法,方法也不过是比喻,过河的方法都应该舍弃,更何况是其它东西。

金刚经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释义:这段话第一段是佛问须菩提我有没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有没有说法耶?

第二段话是须菩提回答佛的话,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释义:没有哪个修行方法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只有圣贤才知道无为法和其它法的差别。非法非非法也是不可取的,所以并没有固定的法就叫“法无定法,万法归宗”。万法归宗的宗字就是指“无心无相”。

金刚经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释义: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这一段话是佛问,须菩提答,文字简洁明了不做讲解。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释义:这一段话是佛给须菩提详细讲解佛法的义理的,其实整部金刚经都是教人不要执着于法相,而要“无相无心”,即“明心见性”!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后面的根本就不需要讲解了。“无相无心”就是万法之宗!所有的佛法皆是从这里产生的,是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之意。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无心无相”之意。

金刚经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释义: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这里详细讲解一下须陀洹在现实中到底是什么状态的人?须陀洹就相当于禅宗六祖慧能,五祖弘忍,马祖道一等人已经开悟了的人。故四十二章经曰: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证阿罗汉的人就可以入无余涅槃。这里讲解一下“入流”二字的具体含义,入流就是指已经领悟佛法,开悟之意。故后面接着说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释义: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这里详细讲解一下斯陀含在现实中是到底什么状态的人,斯陀含就相当与道教中的鬼仙,即已开悟又能入定,但是在入定中出偏差,灵魂出窍,没有入无余涅盘但是肉体却死亡了的人。再讲解一下什么叫一往来,斯陀含果位的人还需要一上一下才能证阿罗汉果位入无余涅盘但是他本人并没有这种想法,所以原文说而实无往来。就叫斯陀含故四十二章经曰: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证阿罗汉的人就可以入无余涅槃。

 

释义: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这里详细讲解一下阿那含在现实中到底是什么状态的人,阿那含果位就相当于道教的人仙,可以在地球上活很多年不死,故名人仙。什么叫阿那含名为不来就是说阿那含果位的人不想轮回再到人间来就叫“不来”!故四十二章经曰: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证阿罗汉的人就可以入无余涅槃。

释义: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实无有法名阿罗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没有哪个专门修行方法叫阿罗汉的。故四十二章经曰: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

金刚经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释义: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这一段话是佛问须菩提他在然灯佛那里得到了什么法没有?然后须菩提回答说什么法也没有得到。因为法本无相,修行在心;所以无法可取,故于法实无所得。

释义: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这一段话也是佛问须菩提菩萨庄不庄严佛土,然后须菩提回答说不庄严,为什么说不庄严呢?因为菩萨无心不着相,所以不存在庄严与不庄严,只不过是个说法的由头,是名庄严之意。

这里讲解一下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这三句话的具体含义,因为金刚经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只有把这三句话理解了,就可以完全能看懂金刚经;而且这三句话是金刚经的核心思想。所以只有把这三句话弄懂了,看金刚经才不会困难。第一句庄严佛土“法”,因为佛从来不说空话,只说佛法;所以庄严佛土就是“法”。第二句即非庄严是说“法本无相”,没有什么庄严庄严的。第三句是名庄严只不过是说“法”的话题而已。这三句话跟后面十三品中“佛说般若波罗蜜,既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是同一个格式。

释义: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段话是佛告诉须菩提,所有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摩诃萨都要生无心无相之心,就叫“清净心”。然后佛接着说:也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年禅宗的六祖慧能就是听了这一段话开悟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话是说你的心不能有任何心相生出,要无心,就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词句是反着说的,其意思是“其心生而应无所住”。应无所住的住字是停留安住的意思,也就是说心没有停留安住的地方,也叫无心而心。

释义: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这一段话还是佛用比喻告诉须菩提,一个人的身体像整个须弥山那么大,你说这个人的身体大不大?然后须菩提说很大。然后佛又接着说,为什么呢?佛说非身。是名大身。释义:佛借身说法,法本无相,只不过是个说法的名称而已,要领悟其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指引你开悟的佛教经典——《楞严经》
相关评论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中国佛教功德网 © 2009-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机构

提供佛弟子学习交流的平台- 已运营6年的国内知名佛教网络道场! 站务处理QQ:417366938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佛学资源,欢迎转载

护持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弱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鄂ICP备15001897号